PP电子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赫齐·哈莱维在近日举行的内部高层会议上罕见地爆发怒火,他拍案而起,我们每发射一枚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拦截导弹,就是在透支下一代的未来。这场无休止的战争正在像黑洞一样吞噬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据与会人员透露,总参谋长的讲话过程中,会议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所有高级将领都面色凝重。
2025年8月,以色列内阁通过了一项震惊国际社会的财政决议:追加90亿美元国防预算。这一决定将年度军费总额推高至327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占GDP比重达到惊人的9%。与此同时,以色列经济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最新数据显示,第二季度GDP年化增长率暴跌3.5%,全国已有超过10万家中小企业宣告破产,15万个体经营者的收入骤降50%以上。在特拉维夫商业区,随处可见贴着\停业清算\告示的商铺,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门可罗雀。
一份由国防军战略规划部门秘密起草的内部评估报告发出严厉警告:如果当前冲突态势持续到2026年,以色列将面临全国性财政破产的灾难性风险。报告指出,持续的高强度军事行动正在耗尽国家的外汇储备和财政缓冲资金。
以色列的战争机器正以令人窒息的速度吞噬着国家财富。2025年8月19日深夜,经过长达12小时的激烈辩论,以色列内阁最终以微弱优势通过了一项高达310亿新谢克尔(约合90亿美元)的紧急追加预算案。根据财政部分析,这笔资金中的85%将直接投入国防领域,主要用于补充消耗殆尽的弹药库存和升级防空系统。
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加上此前已经批准的1100亿新谢克尔(327亿美元)常规国防预算,以色列2025年的军费总额创下历史新高,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飙升至9%,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1967年六日战争时期的水平。
更令人震惊的是实际消耗速度。根据财政部最新解密数据,仅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就已消耗了2500亿新谢克尔(约合670亿美元),相当于以色列全年GDP的13%。而六月份针对伊朗的特别军事行动,据内部文件显示,每日作战成本高达7.25亿美元,相当于每分钟就要烧掉50万美元。与此同时,大规模征兵和巴勒斯坦劳工禁令导致的劳动力短缺,每周给经济造成的间接损失也达到约6亿美元。
雪上加霜的是,以色列政府已决定将2025年的财政赤字目标从原先的4.9%上调至GDP的5.2%。财政部长在记者会上坦承,这意味着未来三代以色列人都将为今天的军事行动承担沉重的财政负担。
这场战争对以色列经济的打击是全方位的。2023年第四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以色列GDP同比暴跌19.4%,这个跌幅不仅超过了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期,更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两倍有余。在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主要股指已累计下跌35%,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美元。
曾经令以色列引以为傲的高科技产业正在经历崩溃式衰退。以色列创新局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风险投资额同比减少60%,初创企业融资几乎陷入冻结状态。
在特拉维夫高科技园区,随处可见搬空了的办公室和\出租\告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200家初创公司将总部迁往柏林、伦敦或硅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风投合伙人表示:\现在没人敢把钱投在这里,战争风险让所有商业计划都变成了废纸。\
旅游业这个曾经的支柱产业同样遭受毁灭性打击。2023年10月冲突升级后,以色列约20%的劳动力突然从就业市场\消失\——要么被征召入伍,要么选择离开这个危险的国家。旅游部统计显示,去年10月入境游客数量暴跌至不足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锐减76%。在耶路撒冷老城,曾经熙熙攘攘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如今门庭冷落,许多店主不得不靠政府救济度日。
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的电子屏上跳动的数字,无声地诉说着残酷的经济:军方每发射一枚拦截导弹,就意味着19个普通家庭将陷入贫困深渊。海法港的统计数据显示,集装箱吞吐量创下历史新低,堆积量减少40%;超市货架上的物价标签每周都在更新,而工资水平却停滞不前,以色列人引以为傲的高生活质量正在快速崩塌。
以色列正经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企业倒闭潮。工商登记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全国已有超过10万家企业申请破产保护。以色列个体经营者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更为触目惊心:在157,577名符合政府补偿条件的个体经营者中,有76%报告收入急剧下降,其中超过3万人正面临迫在眉睫的破产风险。
赫兹利亚市著名疼痛理疗诊所的老板吉本·费尔德在接受采访时满脸愁容:\我的客户量下降了70%。以前每周工作六天,每天接待12个疗程,现在缩减到每周三天,预约全部被取消。这意味着我的诊所已经完全失去了收入来源。\说着,他指了指空荡荡的候诊室,那里堆满了未拆封的医疗耗材。
餐饮业的处境更为艰难。莫迪因市一家高档餐厅的老板娜玛·茨德基亚胡苦笑着描述道:\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要接待300位顾客,需要15名员工忙前忙后。现在呢?\她环顾空无一人的餐厅,\就我一个人坐在这里,既没有顾客进来,也没有员工需要管理。这种状态已经持续八个月了。\
即便是资金雄厚的大型连锁企业也难以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格雷特塑形\健身俱乐部连锁的老板亚龙·塞拉向记者展示了银行催款通知:\他们要求我照常支付每家分店8万谢克尔的租金和管理费,整个连锁体系每月要支付120万谢克尔。但问题是,在停业状态下,我们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据他透露,旗下已有6家分店关闭。
以色列经济面临的核心危机是人力资源的全面枯竭。劳工部的内部报告显示,约90万人因被征召入伍或选择移民而离开就业市场。在高科技这个对国家至关重要的领域,人才流失率高达10%至15%,许多研发项目中断。
建筑业和农业遭受的打击尤为致命。由于政府禁止超过10万名巴勒斯坦劳工入境,这两个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人力短缺。知名房地产开发商亚努什夫斯基向记者抱怨:\就像一场噩梦,某天早上你睁开眼睛,突然发现三分之一的建筑工人都不见了。\他指着特拉维夫郊区一处停工的高层公寓项目说,\这个本该去年交付的项目,现在连主体结构都没完成。\
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便冲突立即停止,经济复苏也将是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亚努什夫斯基估算:\就算明天就实现停火,允许巴勒斯坦劳工回来,想要恢复到战前的正常运营状态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这还不包括重建供应链和恢复投资者信心所需的时间。\
人才外流现象更是给经济伤口上撒盐。移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50万名科技精英、医学专家和学者已经移民海外,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5%。在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每天都能看到拖家带口准备永久离开的精英阶层。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移民咨询公司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为您提供安全的第二本护照\——这个犹太人用血泪和汗水建立的家园,正在被自己的精英阶层所抛弃。
以色列正在一场成本极度不对称的消耗战中缓慢失血。战略分析专家指出,伊朗用相对低廉的代价,就让这个中东军事强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局面。
国防部流出的机密文件显示,以色列一晚上的防空拦截行动就要耗费10亿美元,而伊朗发动攻击的成本仅为2亿美元。这种1:5的成本差异使得以色列的防御战略在经济上完全不可持续。以\箭-3\拦截系统为例,单枚导弹造价高达350万美元,在最近一次大规模袭击中,一晚上的拦截支出就飙升到3亿美元——这些钱燃烧的速度比印钞机印刷的速度还要快。
更令人担忧的是伊朗新型武器的突破。据军事情报部门评估,伊朗的\法塔赫-1\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超过1400公里,末端速度可达13-15马赫,还具备机动变轨能力。面对这种先进武器,以色列引以为傲的\铁穹\系统的拦截效率骤降至不足30%,这意味着更多导弹将突破防线击中目标。
《经济学人》杂志援引以色列财经报纸的估算称,如果美国停止提供弹药补给,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库存最多只能维持10-12天的高强度作战。这种防御成本的不对称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耗尽以色列的财政储备PP电子,就像用金砖填海一样徒劳无功。
以色列在国际舞台上的日益孤立进一步加剧了其经济困境。2024年春天,国际刑事法院对包括总理在内的多名以色列签发了逮捕令,随后多个欧洲国家启动了资产冻结和贸易限制措施。
外交形势急转直下:欧盟冻结了对以军事援助,加拿大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联合国大会上147个成员国投票谴责以色列的政策——这个国家几十年积累的外交资本,在短短几个月内几乎损失殆尽。
最致命的打击来自传统盟友美国的态度转变。拜登政府在2024年5月突然宣布暂停向以色列交付重型武器,这是美以特殊关系建立77年来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国会山上的气氛也明显改变,两党议员罕见地达成共识,多项对以军援法案在审议程序中被故意搁置。
这种国际孤立不仅损害以色列的地位,更直接冲击其经济命脉。财政部报告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外国直接投资(FDI)同比暴跌72%,许多跨国企业开始将区域总部迁往迪拜或阿布扎比。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全球已发出明确警告,如果冲突持续到年底,将下调以色列的主权信用评级,这可能导致数百亿美元资本外逃。
以色列国防军内部对当前局势的忧虑与日俱增。据多名与会军官透露,总参谋长赫齐·哈莱维在那次著名的内部会议上情绪激动地说:\每一枚升空的拦截弹都在烧掉孩子们的教育基金、老人们的养老金!这场战争正在啃食国家的根基!\说罢,他将一叠经济报告重重摔在桌上,会议室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军方战略规划部门的一份秘密评估报告预测,如果冲突持续到2026年,以色列将面临全国性财政破产。报告特别指出,不断膨胀的国防开支已经严重挤占了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资金,从2025财年开始,所有非国防政府部门都将面临10-15%的预算削减。
极右翼政党领袖本-格维尔对预算削减和向加沙提供人道主义物资的决定公开表示强烈不满,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我们正在用自己纳税人的钱喂养敌人!\这番言论引发了新一轮危机。
与此同时,军队士气持续低迷。由于预备役士兵被长期征召,疲劳和厌战情绪在部队蔓延,装备维护状况也因预算不足而日益恶化。一位要求匿名的高级军官坦言:\我们的物质资源可能比官兵的精神意志更先耗尽。许多装备已经超期服役,但替换计划因资金短缺被无限期推迟。\
以色列经济正站在悬崖边缘,而央行手中的政策工具已经所剩无几。货币政策委员会面临两难抉择:降息可能刺激消费,但通胀率仍高达5.8%的幽灵仍在徘徊;财政刺激能解燃眉之急,但5.2%的赤字率已经突破国际警戒线。
财政部官员们正在手忙脚乱地填补财政窟窿,同时不断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将2025年的GDP增长预测从年初的3.6%大幅下调至3.1%。在央行总部,高级经济学家们紧盯着实时数据屏幕,暗示可能在9月启动降息周期来挽救市场信心,尽管这种举措就像给重症患者服用感冒药一样无济于事。
加沙战事就像一台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碎钞机,每天吞噬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财政部最新报告显示,持续十个月的军事行动累计支出已达810亿美元——这笔钱足够修建十条高速铁路,或者养活一个非洲小国十年之久。
当夜幕降临特拉维夫,奢侈品专卖店依然灯火通明,而平价超市却早早打烊——这是社会分化的生动写照。央行报告中\最坏时刻尚未到来\的警告,已经转化为普通民众紧捂钱包的沉默。战争在国民经济账本上凿出的黑洞,比战场上的弹坑更加难以填补。
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的震怒绝非孤立事件,而是整个国家开始意识到战争代价已经超出承受极限的转折点。当军费占比达到GDP的9%,当十万企业接连倒闭,当经济出现季度性萎缩3.5%,这场冲突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军事范畴,演变为关乎国家存亡的生存危机。
以色列的困境印证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战争不仅是军事力量的比拼,更是经济实力的终极考验。历史表明,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长期承受近10%的GDP用于军费开支而不牺牲教育、基建和民生等关键领域的发展。
正如特拉维夫一位餐厅老板在关门歇业前所言:\他们或许能赢得所有战斗,但如果国家破产了,这样的胜利还有什么意义?\这场危机应当促使所有国家深刻反思军事冲突的经济代价,以及和平发展的真正价值。在全球化时代,战争的账单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昂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